1978年10月17日,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和在獄中或者假釋後死去的14名日本甲級戰犯以“昭和時代的殉難者”的名義被合祀於靖國神社。(圖片來源:環球網 製圖:趙衍龍)
  原標題:日媒:安倍不可能就拜鬼及帝國主義行徑向中國道歉
  日本《外交學者》1月25日文章,原題:中日新冷戰 近來,似乎日本官員打噴嚏都會惹惱中國人——反之亦然。所以也難怪,日本首相的和解性講話遭中方斷然拒絕。
  目前而言,安倍做什麼都不能令北京滿意(除非就參拜靖國神社及日本帝國主義的過去道歉,但這是不可能的)。在中國官員看來,安倍“自相矛盾”。與此同時,從日方的觀點來看,若安倍將剩下的任期用來證明與中國的友誼,那顯然不利於日本的利益。
  所以,我們如今看到的是,兩個國家都在擴軍,同時堅稱必須這樣做才能對付地區對手的威脅。中日對彼此的政治高度不信任,加上歷史上結怨,這造成兩國互相猜疑很重。兩國都宣稱愛和平,同時又用恐嚇策略,試圖把對方描繪成頑固妖魔。這一切是不是似曾相識?
  戰略家們一再提醒領導人丟棄“冷戰思維”。顯然無濟於事,因為這恰恰是中日關係目前的狀況。兩國視彼此為對手,任何一方的言行都會引起對方反擊。兩國關係緊張會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,如在安倍訪問非洲時,在瑞士的全球經濟峰會上。
  經貿關係密切並未對阻止緊張起到幫助。相反,緊張削弱了中日經貿關係。民調顯示,60%的中國企業主如今不願與日本公司合作。日本商界也開始轉而關註其他地區。
  同冷戰一樣,問題一定程度上在於,中日均有意將對方的一舉一動解讀為挑戰或威脅。中美之間存在種種不信任,但還沒到中日這般地步。美國有太多的敵人和全球利益,中國不可能將其每一個外交或戰略動作都解讀為反華。同時,北京如今將擴軍和戰略目標限於近海,這種情況下,東京很容易將中國的每一個舉動都解讀為針對日本。
  我的同事扎卡裡近日撰文稱,美國衰落的一個副產品可能是地區霸主的出現。我們如今看到的可能就是這一進程的開始,中日如今處於一種冷戰式爭鬥,但不是為全球霸權,而是為地區主導。領土爭端凸顯這種狀況,增加了軍事衝突可能。但即便釣魚島明天就被海洋淹沒,兩國間的緊張也不會消失。這是一場地區冷戰,目前還只是口水仗,但軍備競賽隱隱呈現。(作者香農·蒂耶茲,喬恆譯)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x98xxkoh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